日前,为推进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优化重组上市监管制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创业板借壳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办法》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其他资产不得在创业板实施重组上市交易。
图据视觉中国
《办法》出台引来市场对于创业板借壳上市的关注,笔者认为,有条件放开创业板借壳对于疏通创业板融资渠道、引导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下,我国依然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是改革的大方向,如何更大限度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作为上市的一种途径,借壳无疑是种重要的资源配置引导方式,因此,放开借壳实际上也是一种放权市场的做法。
创业板成立10年,虽成就颇丰,但自2015年以来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没有借壳的途径使得不少公司挣扎在“保壳”线上,忙于“保壳”而无心主业。另一方面,由于欠缺相应机制,实际上变相为“保壳借壳”的寻租提供了土壤。因此,放权也代表着给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综合来看,放开借壳对于市场的作用有四,其一,便于相关产业,即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行融资,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助力;其二,有利监管政策出台,由于仅放开了数家,所以监管压力明显减小,给了监管部门更多设计、调整政策的时间;其三,扭正市场投资理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信息优势者赚得盆满钵满,而此次有条件放开在“炒壳”上一定会给予严格限制,使投资回归理性;其四,减少为“保壳借壳”出现的寻租现象。当然也有担心放开借壳限制将导致内幕交易、股指扭曲、阻碍退市等现象,我认为这并不是说市场存在问题,而是配套制度缺位,才出现以上不端现象。
不过,也有担心放开重组对于当前市场格局,或是鼓励“炒壳”,就这两点而言,笔者认为,对于第一个问题,短期来讲,更多的影响应该是在边缘公司,放开借壳让挣扎在“生死线”的企业有了希望,可以尽可能去寻求实体企业进行重组,从而引发的市场变化是部分企业业绩的回升,继而反应为整体市值的提升;其次才是市场格局的变化。开放并购重组给了企业做大做强更为便捷的道路,并且经济学角度来讲自由市场的最终走向一定是从分散走向集中,但这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就目前创业板而言,同质性强创业板借壳上市,实力差距大,未来存在弱肉强食的可能性较大。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不必过分担心,“炒壳”现象出现的原因来源于“借壳”过程种信息的复杂性,各方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投资者与其说是“炒壳”,不如说是赌博,谁的信息准、谁的信息快就赚,或者谁早出谁就赚而。此次放开借壳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其一是开放产业并不多,投机市场不大;其二是监管一定更严,其最大体现必然是在信息的监管上,避免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投机投资的比例。
可以想见,开放借壳一定是和严监管并行的,并且有着之前主板市场的经验,执法部门一定不会走老路。同时,作为回应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升级的尝试,此次放开借壳一定不会让市场不良行为阻碍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未来创业板也将迎来注册制,在更加健全、严格的信息体制下,将推动创业板朝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凯发娱发com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凯发娱发com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